照明行业生死局:OEM/ODM模式的危机与突围路径
低端产能的崩塌声与智能照明的崛起音,正同时回荡在照明行业的每个角落。
2025年1-5月,全国超过60家照明企业进入破产程序,同比激增40%。佛山伟澳照明十年经营一朝停摆,江门晟亮灯具卷款跑路,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顺半导体照明也陷入全员停工。
与此同时,工业节能替换市场潜力高达千亿级别,智慧城市基建项目在全国加速落地。一场行业大洗牌正在加速,照明企业站在了价值重构的十字路口。
01 行业危机:低端制造模式的全面崩塌
照明行业正经历一场迟到的行业出清。破产名单不断拉长的背后,是长期困扰行业的低端制造模式已走到尽头。
一套销往欧洲的LED筒灯离岸价仅2-3美元,而同等产品在欧美终端零售价达20-30美元。中国LED照明企业长期蜷缩于价值链底端,以OEM/ODM模式为欧美品牌代工,出口额虽占全球75.4%,但利润微薄。
低端家居照明领域已深陷价格战,毛利率被压缩至8%以下。而工业照明、汽车照明等高附加值领域,因散热设计、光学配光等技术门槛,国内企业渗透率不足40%。
资金链脆弱性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。海外客户180天账期与国内供应商30天账期的剪刀差,叠加应收账款逾期,让企业运营举步维艰。
02 技术空心化:OEM/ODM企业的致命软肋
技术空心化已成为照明行业最严重的病灶。长期依赖代工模式导致多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积累,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。
铝基板散热缺陷是行业技术短板的典型体现。LED照明领域专家指出,目前LED主流散热结构-铝基板散热,虽然被普遍应用,但由于导热性能受绝缘层限制,其导热系数远低于纯铝本身。
过厚的绝缘层会阻碍热传导,导致灯具的寿命、亮度、可靠性等难以突破,网友戏称“一年换三次灯”。
传统LED技术存在明显局限。直下式发光技术虽然结构简单、成本低廉,但光线直射入眼,眩光严重,不利于长时间学习和办公。而侧发光技术通过导光板扩散光线,均匀性更优,但光效低,亮度不高,且散热问题更为突出。
参数虚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。部分灯具为了达到标称亮度,实际功耗超出标注值20%以上,导致电费隐形消耗。还有企业虚标灯珠数量,采用低成本、低密度的灯珠排布,导致光线扩散不均,光照暗区明显,实际光效不足标称值的60%。

03 市场巨变:双碳目标与智能转型的双重冲击
在低端产能哀鸿遍野的同时,“双碳目标”正为行业打开新的天窗。国家政策已为LED产业铺设三条黄金赛道,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。
工业节能替换市场空间巨大。《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明确要求,2030年底LED高效节能灯具使用占比超80%。工业领域淘汰金卤灯、高压钠灯等高耗能光源的进程加速,仅中国工业照明年耗电即达3000亿度,若全面替换LED,年节电量相当于1.5个三峡电站。
智慧城市基建加快推进。2025年6-7月,全国已经集中释放了超50亿元照明工程项目,智慧灯杆成为核心载体。宿州高新区投资5亿元新建3240套智慧灯杆,集成充电桩、环境监测等功能;内江城区投入1600万元推进照明设施节能降碳更新。
全球市场准入门槛提高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已将产品碳足迹纳入贸易壁垒,没有光学设计能力的企业,终将被挡在工业照明千亿市场门外。这对长期依赖代工出口的中国照明企业构成了严峻挑战。
04 破局路径:从代工依赖到价值创造
面对行业危机,一批企业正通过转型创新撕开裂口。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为OEM/ODM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破局路径。
1. 技术攻坚,突破高附加值领域
技术领先企业开始死磕工业与车规级高地。某企业联合国际品牌开发防爆工矿灯,突破10万小时寿命技术,抢占全球工业照明存量替代市场。
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30%,LED车灯从安全件升级为智能交互件。有企业为新能源车企开发DLP投影大灯,单套售价超万元,通过绑定车企共享专利池规避技术封锁。
2. 场景创新,从卖产品到卖解决方案
领先企业正从卖灯具转向卖光环境。某企业在重庆解放碑商圈打造动态光环境,延长消费时段至凌晨2点,带动单位面积消费提升40%;其“文化叙事灯光系统”为西安大唐不夜城提供光影运营服务,客单价增长50%。
健康光环境成为新卖点。有企业研发“情绪光配方”系统,通过调节色温光谱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15%,购买转化率提升9%。这种创新服务模式显著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。
3. 模式重构,拥抱柔性制造与可持续发展
柔性制造模式正在改写传统OEM/ODM规则。某企业推出“1件起订”OEM模式,以“零门槛、全链路、快响应”三大核心优势,打破传统贴牌生产动辄千件起订的行业规则。
该模式提供20+基础版型库,支持Logo印制、包装设计等轻量级改造,打破起订量限制,实现72小时快速交付。这种创新模式极大降低了中小卖家的品牌化门槛,为代工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。
循环经济模式崭露头角。有企业采用消费后回收塑料(PCR)制造LED灯泡,碳足迹减少30%,光效提升15%,年减塑500吨。还有企业推出“照明即服务”,以3D打印灯具降低47%碳排,维护成本减少60%。
05 未来展望:照明行业五年变革图谱
未来五年,照明行业将经历深刻变革。OEM/ODM企业需提前布局,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技术趋势。
智能互联将成为标准配置。支持物联网的LED、运动传感器和应用程序控制的照明需求量很大。智能照明在四川等地区市场上升趋势显著,增长率约20%。
人因照明理念普及化。未来照明系统将动态模拟自然光线的变化轨迹,根据人体生理节律调节光色。清晨,光色清冷明亮,帮助人们唤醒身心;傍晚,光色转为温暖昏暗,为睡眠做准备。这一趋势将在办公、教育、医疗等场景中全面渗透。
产业集中度加速提升。数据显示,87家上市公司中,64%的企业照明相关业务营收下滑,平均下滑幅度为20%。缺乏技术优势和品牌溢价的代工企业将面临被淘汰命运,而具备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。
全球化布局成为必然选择。面对国际贸易壁垒,领先企业正加速重构全球供应链布局,并通过市场多元化、技术突围与合规升级寻求战略破局。区域化生产网络和技术本地化策略将成为企业国际化的关键。
随着“双碳”战略的深入推进和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,照明行业的变革才刚刚开始。未来五年,缺乏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代工企业将面临被淘汰命运,而具备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。

对于照明企业而言,唯一的出路是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,从代工生产转向创新驱动。那些能够率先突破技术瓶颈、抓住市场趋势并快速转型的企业,将在这场行业大洗牌中脱颖而出,成为新的行业领导者。

